化工人必须懂的40个化工原料术语释义发表时间:2021-01-07 12:27 1、密度与相对密度
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,简言之是质量与体积之比,其单位是百万克/米3(Mg/m3)或千克/米3(kg/m3)或克/厘米3(g/cm3)。
相对密度亦称密度之比,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看物质的密度在各自规则的条件下之比,或者是说必定体积的物质在t1温度下的质量与等体积参看物质在t2。
温度下的质量之比。常用的参看物质为蒸馏水,并用Dt1/t2或t1/t2标明,为无因次量(没有单位的物理量)。
2、熔点与凝结点
物质在其蒸气压下液态/固态抵达平衡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凝结点。
熔点是固体中原子或离子有规则摆放后因温度上升,热运动变得杂乱而活化,构成不规则摆放的液体的一种现象,在熔点中还有一个熔点规划,它是指所测定的从该物质开端熔化至悉数熔化的温度规划。
相反的进程即为凝结。关于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常称为凝结点或冰点、结晶点(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相变温度)。与熔点不同之处在于放出热量而不是吸收热量。其实物质的熔点和凝结点是一同的。
3、蒸气压与蒸腾速度、灰分
蒸气压是饱满蒸气压的简称。在必定温度下,液体与其蒸气抵达平衡,此刻的平衡压力仅因液体的性质和温度而改动,称为该液体在该温度下的饱满蒸气压。蒸腾是指液体外表产生的气化现象。
蒸腾速度亦称蒸腾速度,一般用溶剂的沸点凹凸来判别,抉择蒸腾速度的底子要素是溶剂在该温度下的蒸气压,其次是溶剂的分子量。
灰分亦称灼烧残渣,系指经蒸腾及灼烧后,其矿藏成分构成的氧化物及盐类的残留物,用百分含量标明。 |